东莞茶叶市场拥有大小茶馆超万家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东莞茶叶市场拥有大小茶馆超万家

  东莞是全国主要的茶叶集散中心之一,随着消费者对茶种类认知的提高,四川藏茶、湖南黑茶、福鼎白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等茶叶类型也逐渐出现在东莞茶叶市场。丰富的茶叶类型使东莞人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茶,也让东莞人爱上不同的茶。

  据统计,东莞有万江石美茶叶市场、道滘华南茶叶市场、东城鼎好茶叶市场等大小茶叶市场十多个,门店过万家,茶叶交易市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广州。其中,以民间自发形成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和系统规范化的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莞茶叶市场的发展与特色。

  万江石美茶叶市场

  从工业区蝶变为国内第二大茶叶市场

  提到东莞茶叶市场,不得不提2003年开业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经过17年的发展,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已成为仅次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国内第二大茶叶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1000多家,成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的典范。

  据石美茶叶市场资深茶人香姐介绍,石美茶叶市场所在地原来是工业区,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当地政府关注到茶叶市场的价值与发展前景,为盘活半弃废半经营状态的原工业区及零星商铺,经多方考察,最终将这里打造成茶叶市场,为成就东莞“藏茶之都”的盛名奠定了基础。

  以民间自发形成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

  “石美茶叶市场成立之初,首批茶商大部分来自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还有些则是家族世代做茶叶生意,因为东莞当时租金便宜,便来到东莞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可以说他们成就了石美茶叶市场。”香姐说,石美茶叶市场从一片农田到楼房林立,从迎来第一家茶商到如今拥有上千商户,逐渐发展成为东莞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

  随着石美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石美茶城、永灿茶城、德宝茶城、莞万茶仓相继开业,茶叶市场的规模发生迅速扩大。同时,新茶城的开办,带动、培养了一大批茶文化爱好者和茶叶经营人士,依托万江优越的地理位置,攒得“人和”优势,自发形成一条完整的茶叶交易产业链。

  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商铺1000多家,成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的模范。

  近年来,石美茶叶市场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引导下,不断改造、升级自身产业链条。如成立于2006年的老马帮品牌,经过多年发展,从个体商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到以经销商代销产品的模式。老马帮品牌创始人余海林介绍:“从一开始卖铁观音等茶叶的个体户,到在云南勐海进行普洱茶代加工,再到2005年开始做品牌店,后来又在2007年转换成品牌加盟模式。”目前老马帮全国加盟商有200多家,其中仅在东莞就有20多家加盟商。

  如今,石美茶叶市场正在创建一种新的茶叶交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线销售、运营局面,相关的茶叶专业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东傣茶业打造的东傣茶叶经纪交易平台,通过培养一群专门做茶叶流通的经纪人调研市场、获取信息,为交易双方提供价格参考和品质鉴定的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交易流通。

  与此同时,老茶汇今年4月份线上创建老茶易购平台,前端链接商家、收藏以及厂家,经过严选放入平台,供全国经营者进行选购。

  未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将以中国茶道文化为引擎,努力做好石美茶文化小镇3A景区的工作,将茶文化小镇打造成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集茶叶收藏、批发购销、茶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茶文化集散地。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

  另辟蹊径打造茶厂总部基地

  与万江石美茶叶市场相比,道滘华南茶叶市场有所不同。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积极引入红茶、绿茶、白茶等茶种,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2008年,我们在茶叶市场的高峰期切入,并在市场成立之初便确定了市场的规划与定位。”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负责人孙锡洪介绍,凭借文一物流与临近高速公路的优势,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紧密链接珠三角2万多家茶烟酒店和6000多家专业茶叶店,利用集仓储、经营、物流于一体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广东地区最大的黑茶经营总部基地。”近几年,通过不断专业的物流配送和仓储,吸引陈升号、七彩云南等茶厂公司,将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当作总部在华南地区的配送点。

  2009年,华南茶叶市场开始引进湖南黑茶。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工作人员成秋元说:“因为客户群已固定化,通过引进新的产品会产生一些新的消费者。特别是2011年有20多个厂家进驻,并由此带来一批新的客户,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如今,陈皮一条街的创建,成为茶叶市场的一大特色。”成秋元表示,陈皮刚好这几年比较火,随着近两年大家的认知度提高,陈皮一条街的创办将为茶叶市场开启新阶段。

  凭借临近高速公路的优势,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进行了长远的规划。

  事实上,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还致力于深度挖掘专业市场及服务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一方面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东莞的中老期茶、东莞仓、藏茶行业更加深化,通过专业市场,引进更多茶种;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服务,让茶文化、茶旅游、茶艺馆向下游产业延伸,使茶产业做得更强更大。”成秋元说,要真正做好茶产业需要考虑整个市场的均衡点,不能完全忽略了其他品类的茶种,比如红茶、绿茶等不适合收藏的茶种也要做得更好、更强。

  【撰文】张筱云


  观察

  发展真正能藏富于民的茶产业

  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东莞市商务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贸促会等部门高度关注、支持东莞茶叶市场的发展,举办茶产业发展论坛、峰会,组织市场调研,出版茶产业相关著作,为东莞茶产业的发展把脉献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莞茶产业已经从“一片树叶”慢慢变成“一条链条”。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东莞注册登记的茶相关商户已超4500多家。近年来,东莞茶叶的年均交易金额高达50亿元,民间藏茶量超过40万吨,全市有万余家大小茶馆,覆盖了90%的主要街道。从东莞走出的茶品牌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关注“藏茶之都”,茶正在成为东莞藏富于民的产业,但目前东莞茶产业依旧面临着不少困境。没有市场、消费者以及茶行业能够共同接受的行业规范,就是困境之一。

  2014年,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就东莞市茶叶行业状况进行调研,完成《关于我市茶叶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总结了东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到东莞茶产业缺乏专业管理、宣传包装、配套服务,缺乏专门抵抗价格风险的应对机制,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面临食品安全的质疑等。经过多年发展,有些问题依旧存在。

  在走访东莞茶商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到“老茶”面临的法律问题。陈先生是从事老茶生意多年的东莞茶商,2018年,他的老茶因为保质期问题,被职业维权者起诉。此案最终以陈先生撤诉、赔偿不了了之。

  中国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了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类型与等级、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而东莞所藏的2008年之前生产的普洱茶,则面临着食品安全检验的问题。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成为规范要求之一,要求茶园管理有可追溯体系,生产加工要符合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茶叶出厂需出示检验报告,明确茶叶中微量元素与矿物质标准。中国普洱茶国家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基础安全标准,规定、保证了茶在原产地的品质,但并不适用于以集散和储存为核心的东莞茶产业。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

  当东莞茶人重新审视全市“40万吨藏茶”时,发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40万吨藏茶”的数据精确与否?其中红茶、白茶、黑茶、青茶、绿茶等各类型茶的占比是多少?5年、10年、15年、20年等各年份的普洱茶具体比例是多少?其中保存好的茶和受到损坏的茶具体情况如何?受损茶又有多少能“救”回来?东莞要“消化”掉“40万吨藏茶”,首先要对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评估,而这需要市场、茶行业以及消费者都认可的标准。

  昌兴存茶、双陈存茶、铭轩茶仓等东莞茶仓闻名中国茶界,但他们的“好”标准是自己制定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该相信谁的标准?走访东莞茶人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茶的贮存、运输、检验以及售后保障等方面需要全行业认同的标准,推出让市场、消费者以及茶行业共同接受的行业规范,已经成为东莞茶人的共同期盼。对此,《报告》中提出,应“科学分析,保证品质,加强监管。针对茶叶‘保质期’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茶叶成分。”目前,东莞一些茶企,正在与各类科研机构合作,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对任何行业来说,政府很难直接创造标准,需要行业内的企业与相关机构科研单位一起探索、制定,完成后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大力推广。”双陈普洱创始人陈永堂说,东莞很多茶企已开始重视行业标准,并积极与广州、深圳等地的研究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实验数据,寻找市场与消费者能接受的标准。

  “东莞需要一个公正、统一的行业规范,对茶产业进行引导,现在大部分茶企规模较小,很难成立专门的团队去进行藏茶的鉴定、检验、研究,这就需要茶企、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合作。”岁月知味创始人郑少烘认为,东莞民间藏茶量很大,但没有通过比较科学的方法评定这些存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茶产业的研究,建立专业机构对茶的产业进行专业分析,进一步规范、拓展市场,引进、培养专业人才。

  茶金融与茶品牌,是东莞茶人的两种理念

  笔者走访东莞茶产业的过程中,不少茶商都希望“茶金融”能被更多人接受。“茶金融”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在《报告》中提到,作为茶产业新的突破口,可以探讨发展茶叶金融模式。

  早在2012年,东莞茶文化促进会原会长蔡金华成立天得茶叶交易中心,专门设立可将茶叶抵押融资的茶仓。目前,东莞只有昌兴茶仓能够做相关金融操作。但对于很多做品牌的东莞茶人来说,他们对“茶金融”这一概念持观望态度。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符合金融产品的属性,但要让普洱茶成为金融产品的关键,是有多少人能接受这一观点。正如上文所说,目前东莞茶界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投资者没有判断普洱茶金融价值的标准。

  对于普洱茶的投资热潮,东莞茶企有着这样的共识:做好品牌,利用稳定的品质、专业的仓储以及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他们的产品。

  【撰文】李彤晖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南方日报